智慧之書

The Book Of Wisdom

第十一章 被世界驅逐

第一個問題:

  鍾愛的奧修:我不了解,你說渴求本身既是神聖、也屬於神聖。然而你卻又時常說所有的慾望、甚至是對神的慾望是很凡俗且非靈性的。

  德娃.阿修卡,純粹的渴求是神聖的,當渴求是無慾的渴求時,它就是神聖的,一旦你針對某個目標的渴求升起時,它就會很凡俗。渴求是一把純淨、可以淨化你的火,它應是無煙之火。而一旦它開始渴求金錢、靜心、神、尼瓦娜等世俗或非世俗的任何目標時,這份渴求就已不再純淨,它應已被目標所污染,於是目標本身比渴求來得重要,渴求淪為是一種到達目標的手段,而非是目地本身。

  門徒的作用就是在幫助你放下目標的渴求。渴求是不會消失的,事實上,當你丟棄愈多的目標,你的渴求將會愈強烈、愈徹底和全然,因為本來耗費在目標上的能量全部會被釋放。於是你飢渴,卻非為某個特定目標;你飢餓,也一樣不是為特定的某個目標,而是純粹的飢渴和飢餓之火,然後這火將會吞噬你,它會將你化為灰燼。之後,某些新的品質就誕生了。

  這就是寓言——浴火鳳凰的意義所在,鳳凰飛入熊熊烈火中,火將牠包圍、將牠燒盡之後,卻在火中重生。

  耶穌復活的意義也是在此,他被釘死於十字架,之後重獲新生,耶穌一再地說:「除非你再次出生,否則將無法進入神的國度。」

  除非你先死掉,否則你要如何重新出生呢?最終的死亡必須先發生,最終的出生才能繼之發生。

  阿修卡,我可以了解你的困惑,因為我先是說:「渴求本身是神聖的……」,又再重複地說它確實是如此,然後當我說到任何的渴求,不管你所渴求的目標是世俗的金錢或非世俗的神性時,這兩種說法都是不矛盾、不衝突的。渴求是神聖的,渴求有目標時,你就墜落了,這就是最初的墜落,你開始失去純真和處女般的渴求,它開始愈來愈混濁,折翼後落地。

  那兩句話是不相互衝突的,每當你在我的話語中覺得有前後矛盾之處時,那就是你可以深入靜心之處,因為基本上它們是不相矛盾的,它們表面上或許看起來很矛盾,這也就是你回家的作業——靜心。

  靜心觀照,找出所有可能的面向和意義,你將會很驚訝地發現,當你能在眾多意義和面向中是能看見其中一致性時,當你能看見其本質是一致時,當你能超越矛盾和衝突時,就是偉大洞見要發生的片刻。你將會充滿光亮、充滿喜悅,因為它是個新發現,而每個新發現都會幫助你更成長。

第二個問題:

  鍾愛的奧修:我常常有種感覺,我似乎沒有在做我該做的事,卻總是在做一些不該做的事;就是感覺某些事情要緊快處理,像一位小學生擔心成績會不及格,擔心被當掉、擔心會被逐出校門一樣。

  克里虛那.普拉布,我們就是這樣被帶大的。我們的教育,不管是在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專科學校或大學,都讓我們很焦慮。其最根本的焦慮就是——你沒有在做你該做的事。

  這種焦慮跟夢魘一樣跟隨你一輩子,它不斷地打擾你的清夢,它從不善罷甘休,如果你稍稍鬆懈一下,它會說:「你在做什麼?現在還不到休息的時間,你應該還有些事情要做才對。」假如你正做得很起勁時它又會說:「你在做什麼?你必須要休息一下,不休息不可以,你這樣只會把自己搞壞、把自己逼瘋掉——你已經快要瘋掉了。」

  如果你做些好事,它會說:「你這個笨蛋,那麼好心有什麼用,人家又不會回報你,人家是在騙你的。」,而如果你做一些壞事時它會說:「你在做什麼?難道想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受痛苦受災難的煎熬啊!」它總是不放過你,不管你做什麼,它都會有意見,它都會責罵你。

  那個責罵的人深植你們心中,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,而除非我們除去內在的責罵者,否則我們無法做個真正的人,我們將無法真心喜悅,無法參與整個存在的慶祝。

  然而,此刻除了你之外,沒有人可以除去它。克里虛那.普拉布,這並非是你一個人問題,幾乎是所有人類的問題;它不管你是生在那個國家,有什麼宗教信卬,不管是回教、共產主義、印度教、天主教、猶太教或佛教,或你歸屬某種意識形態,人類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,它讓你覺得自己似乎是分裂的,讓你內在的某個部分總是在指控另一個部分,如果你遵從第一個部分,另一個部分就會責罵你。你的內心就像一場內戰、不斷地衝突、矛盾。

  你必須停止這場內戰,否則將會錯過生命所有的美麗和祝福,你將無法真心地開懷大笑,將無法給出你的愛,更將無法全心全意投入任何事情。只有當你是全然投入時,你才會開花,當春天來的時候,你的生命才會開始色彩繽紛,才會有音樂和詩。

  當你全心投入時,便會發現神就在你的周遭。但諷刺的是——你們所謂的聖人、牧師和教會,他們創造了你內在分裂的性格。事實上,牧師是神在地球上最大的敵人。

  我們必須要除去所有旳牧師,他們是人類病態最大旳根源,他們讓每個人都不能輕鬆自在,創造出精神分裂的惡疾,而這個流行病是如此地普遍,以至於我們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,我們認為人類生來就是如此——人類注定是要受折磨,一定會有一些魔鬼、痛苦的煎熬和殘忍的生命……等等;這完全是一部無事卻庸人自擾的自傳。

  假如我們仔細看一看我們所謂的生活,它看起來似乎不曾開過一朵花,不曾在心中唱過一首歌,不曾有過一絲神聖愉悅之光。

  全世界聰明的人都在問:到底什麼是生命的意義,這一點都不令人驚奇,他們在問:「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活下去?為什麼這麼懦弱地過日子?難道就不能稍有勇氣一些,結束這荒唐的生命嗎?為什麼我們不能自殺?」

  這世界從來不曾像現在一樣有這麼多人覺得生命太無意義了,為什麼這種感覺出現在這個年代?它與這個年代無關,它與牧師有關,好幾世紀,至少五千年以來,牧師一直在傷害人類,現在這傷害已經來到極限。

  這一切並非我們的所做所為,我們只是受害者,我們是歷史的受害者;如果人們稍有覺知,第一件事就是應該要燒毀所有的歷史書籍,忘掉過去,因為過去就像噩夢。讓我們從最根本旳ㄅㄆㄇ開始,就好像亞當重新出生,好像又回到亞當的花園,天真、一點也沒受到可惡的牧師們的污染。

  牧師是非常可惡的,因為他們有非常重大的發現,他們發現只要讓人們心中感覺分裂,讓人們精神分裂,他們就可以掌控人們,因為一個分裂的人是弱者,而一個沒有分裂人格的獨立個體具有強壯的能量,他們可以接受生命中的冒險與挑戰。

  某個人在尋找一處好教會之所,他想要參與他們,後來他找到一間小教會,當時參加禮拜的人們正與聖職人員在誦讀經書。他們誦念說:「應該做的事,我們將它留下,而那些不應該做的事,我們把它完成。」

  這個人坐到椅子上,鬆了一口氣,他好像是在對自己說:「感謝天!我終於找到我的同伴了。」

  到任何一處教會,你都將會發現你的伙伴,你會發現和你一樣的複製品。或許語言或儀式稍有不同,但本質是一樣的。其本質是——人類必須淪落至一場內心的爭戰。

  某天,當你體悟到牧師們到底真正對你做了些什麼時,就是洞見很深的一天,而當你丟棄這所有荒唐謬誤的一切時,也就是你的自由解放之日。

  你的本性想做什麼就去做,你內在真正渴求什麼就去追尋。不用聽訓於經典,聽從你自己的心聲,那才是你唯一的經典,也是唯一我所認可的經典。是的,用心、仔細、覺察地聆聽就不會錯了。聽從你自己的心,你將不會分裂;聽從你自己的心,你將會在沒有對舆錯旳批判下開始往正確的方向前進。

  所以未來整個新新人類生命的藝術就在於得到這個秘密——意識地、覺知地、仔細地聆聽自己的心聲,然後想盡、用盡辦法跟隨它,讓它帶你到它要去的地方,有時候你將會感到危險,但要記住,這危險是幫助你讓你更成熟的過程,有時候你甚至會迷失自己、走岔了路,但記住,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。很多時候你會跌倒,但爬起來就好,因為藉由跌倒再爬起的過程,你會集結更多的氣力。這也就是人們整合自己的方式。

  不要跟隨外在強加於你身上的規則,外在的規則總是錯誤的,因為這些規則是由那些想要駕馭你的人所制定的。是的,有時候這世上會出現像佛陀、耶穌、克里虛那和穆罕默德等開悟的人,但他們給予這世界的是愛,而非規則,於是不久之後,他們的門徒自己開始制定一些規章、行為準則。因為一旦師父離去後,一旦師父這光源不見後,他們就身處於深深的黑暗中,所以,他們需要規則來替代師父的不存在。

  耶穌的作為是來自聆聽內心的聲音,但基督徒卻非聆聽內在之音,他們反而成為模仿者,一旦你開始模仿別人,你就是在汚蠛你的人性尊嚴和神性。

  絕不要成為模仿者,成為你真實的自己,絕不要成為副本;但這卻是整個世界普遍的狀況——副本不斷,總是副本。

  如果你是真實的自己,生命將會是一場舞蹈,而你也注定要成為真實的自己。這世界絕對沒有相似的兩人,所以我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會是你的生活方式。

  盡量吸收師父的精神和靜謐,學習他的優美,吸收他的生命、他的靈性,暢飲他的愛,接受他的慈悲,但請不要模仿他。到時候,你將也能夠聆聽來自你內在的輕聲低喃,而這些聲音確實是輕聲的低語。心的聲音是非常地輕、非常地小聲的,它從不吼叫。

  仔細聽來自師父的「寧靜」,有一天你也就能夠聽從你內心最深處核心的初見,然後,你問旳問題:「我似乎沒有在做該做的事,卻總是在做不該做的事。」將不會再出現。這問題會出現是因為你被外在規則所操控,你只是個模仿者。

  對佛陀合適的事,對你來說可能不合適。你只要看看克里虛那和佛陀的不同就可以知道。如果克里虛那跟隨佛陀的道路,那這整個地球就會錯過很美的一個人。或者如果佛陀遵循克里虛那的道路,佛陀將會是個很差勁的複製品。想像如果佛陀吹奏笛子,他將會打擾人們的睡眠,因為他根本不是吹奏笛子的材料,再想像佛陀者和克里虛那一樣開始舞蹈,那一定會看起來很好笑、很荒謬。

  克里虛那也是一樣,他如果靜坐樹下而不吹奏,不戴有孔雀羽毛的頭冠,不穿漂亮色彩的衣服:只是像個乞丐,開著眼睛、靜靜地坐著,沒有人圍繞他身邊跳舞,也沒有歌,那克里虛那看起來將會很委靡、貧窮。

  佛陀就是佛陀,克里虛那就是克里虛那,你就是你,不管如何,你都不會比他人遜色。尊敬你自己,尊敬你內在的聲音,跟隨你內在的聲音。

  而且要記住,我並沒有向你保證從此之後一切順暢,或從此之後一切都是對的。很多時候你將會走進錯誤的路途,但為了要到達那扇正確的門,你必須先敲錯很多扇門;生命就是這樣,如果你突然間就闖進正確的一扇門,你或許根本無法理解就是這扇門。

  有很多人,他們直接就來到我的社區,他們從未去找過其它大師,這些人我很難真正的與他們接觸,他們不了解社區裡發生的一切,因為沒有以前的背景相對照,他們以前從不曾經歷過類似的情境,他們還不曾走錯過,所以,他怎麼可能了解什麼是對的?

  而有一些人,他們先前曾經跟過非常多所謂的師父,並且和很多同道居住在一起成為很多門派的一員,所以,當他們來這裡時,心中突然有某種觸動,有種點著火的感覺,因此已經見過非常多類似的情景,他們心中馬上知道這就是真正的地方。

  所以請記住,在到達那最後的體悟前,一切的過程都沒有浪費,一切的努力都致力於幫助你邁向成長最終旳高峰。因此,請不要太猶豫,擔心走錯或做錯事。而問題也就在於人們一直被叮嚀不可以做錯事,於是人們就變得很猶豫、害怕、擔心會做錯,因此就被卡死了。人們變的動彈不得,一有動作就害怕出錯,人們變的像一顆石頭,不敢有所行動。

  我教導你們:盡量地犯錯。但只要記住一件事,不要再犯同樣的錯就好,然後你就會開始成長。你有你的自由可以走錯路,你甚至擁有尊嚴可以反抗神,甚至反抗神也是很美的一件事。從這裡你才開始有骨氣,否則你就會像其他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優柔寡斷沒出息。

  很多人因為這一席話感到很生氣。前幾天有一位記者來到社區,他要報導社區裡所發生的一切,企圖記載贊成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聲音,所以他就探訪整個城鎮:詢問警察的看法、拜訪普那的市長,而這位市長告訴他的話是非常美的,我很喜歡。

  他說:「這個人太危險了,我們應該將他逐出普那鎮,而且不僅把他逐出印度的普那,還應該將他逐出印度,甚至逐出這個世界。」

  我非常喜愛他說的話,我甚至開始想他們要把我驅逐出世界的哪裡?那真是非常棒的想法,如果他們真有辦法將我驅逐到世界的某個地方,我很樂意去。

  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憤怒呢?這是有原因的,因為我試圖要給你們一個新宗教的視野,而如果這個洞見和遠景成功的話,那所有舊式宗教就必須死去。

  克里虛那.普拉布,忘掉別人曾經告訴過你的一切:「這是對的,那是不對的」,生命並不是如此僵硬的,今天的事,明天很有可能就是錯的,這一刻是錯的事,下一刻很有可能會是對的。生命絕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分類的,你不能隨意地為它貼上標籤——「這是對的,那是錯的。」生命不像化學商店,裡面瓶瓶罐罐上都貼有詳細說明,你很清楚知道那一罐要做什麼。不是的,生命是奧秘,這一刻如果事情吻合,那它就是對的,另一刻,當已經有那麼大量恆河的水流向大海去,而事情不再對勁時,那它就是錯的。

  我對「對」的定義是——順乎自然、和諧即是對的;反其道而行就是錯的。每一個片刻你都要非常警覺,每一片刻都必須是重新的決定,你不能用心中已經事先預設好的對錯標準來看待當下這一刻,只有愚笨的人會利用事先設定的標準,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動用腦筋,只要找出心中已有的少數方案就夠用了。

  猶太人有十誡,根據這十條規則他們知道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,但生命是變化不斷的。

  如果摩西回來,我不認為他會制定出同樣的十誡規則,那是不可能的。三千年後的今天,他怎麼可能可以給出同樣的十誡守則呢?他必須制定更新的一些東西。

  但我的了解是,每當你為人們製定遵循的誡律時,你也同時為他們製造難題,因為當誡律被給予人們的時候,誡律其實也就過期了。生命是一個動態現象,它變動地非快速,它不是靜止的,它不是一池靜止的湖水,它是恆河,它不斷地大量流瀉,絕不會有兩個片刻是重複的現象;所以這一刻是對的,下一刻它可能就是錯誤的。

  那應該怎麼辦呢?唯一可能的狀況就是幫助人們保持高度覺知,好讓他們自己在面對變化無常的生命時能知道如何回應和變通。

  有一則古老的禪的故事:從前,有兩座寺廟,他們長久以來就是死對頭。寺廟的住持——人們所謂的住持,他們一定曾經是牧師——他們是如此地憎惡對方,因而告訴自己的弟子絕對不可以觀看另一個寺廟。

  每一位住持都有一位隨身的侍童在侍候他們,為他們跑腿,第一座寺廟的住持告訴侍童說:「絕對不可以和另一個男孩說話,他們那些人是很危險的。」

  但男孩終究是男孩,有一天他們在路上相遇,第一個男孩就問第二個男孩:「你要去哪裡?」

  第一個男孩答道:「風帶我到哪裡,我就去哪裡,」這一定是他從廟院中聽到的禪語,是純粹的「道」。

  第二個寺廟的男孩感到非常窘迫,受到冒犯,他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。他既挫折、生氣又深感愧疚,因為我師父說不可以和那些人說話,他們是危險人物。而現在他到底在說什麼?他羞辱我。

  他回去找他的師父告訴他所發生的一切,他說:「師父您說的是,他們真的很危險,我很對不起您,竟然不聽您旳指示和他們說話。但他說的話是什麼意思?我問他:『你要去哪裡?』——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——而且我知道他是要去市場的,就和我一樣。但他卻回答我說:『風要帶我去哪裡,我就去哪裡。』」

  師父回答說:「我警告過你了,但你就是不聽話。現在你聽好,明天你再去站在同一個地方,當他來的時候你再問他:『你要去哪裡?』他將會回答:『風帶我去哪裡,我就去哪裡?』那你就可以稍加帶一些哲學意味的說:『如果你沒有風,要如何去呢?因為靈魂是沒有身體的,而風是不能帶走靈魂的。那你要怎麼辦呢?』」

  整個晚上他不斷重複地練習直到有萬全的準備;於是隔天一大早他就到同一個地點站好,然後同一個時間,他看到那男孩出現了,他非常地高興,因為這一次他要讓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哲學。所以他問他:「你要去哪裡?」他心中等待著同樣的一句回答……

  但那個男孩卻說:「我要去市場拿一些東西。」

  現在,他所學的哲學理論有什麼用呢?

  生命就是這樣,你無法事先準備,你永遠不可能準備好,那就是它的美麗和驚奇,它總是讓你覺察不到,它總是令你驚奇萬分。如果你真的有雙眼,就會看到每一個片刻都是驚奇,那些預設好的答案是派不上用場的。

  而所有舊式的宗教所教導你的都是預設好的答案。摩奴製定他的誡律,摩西也製定出他的誡律,還有其他的一些人等等。

  我不給予任何誡律,事實上,誡律這個字是很醜陋的。用教條、規律規範一個人是把他貶低至奴隸的地位,我不給你們任何規則,你們不需遵從我或任何一個人。我只教導你們生命中的大原則:服從你自己成為自己的光,跟隨這個光,然後你會發現不會再有任何問題。

  從此之後任何你所做的事就是該做的事,任何你沒有做的事,是不需做的事。

  而且要記住,切勿回眸探看過往,因為生命不斷地在改變,明天來臨時你會開始想說或許昨日的種種都是錯誤的,事實上,昨天可能沒有差錯,只是用明天的眼光來看待會覺得是錯的。不需要回頭看,生命是不斷往前的。但有些駕駛員總是不斷地看後照鏡,他們要往前開駛,卻注視後照鏡,那生命一定會很慘不忍睹。

  往前看,走過的路已走過,它已經結果了,請不要再攜帶著它,不要被過去不必要的負擔給牽絆住。就好像閱讀書籍,一章節閱畢就往下一章節看下去,不需要再頻頻回顧前面的章節;而且也絕對不要用新產生的視野或觀點來看待從前的種種,因為新的就是新的,是無法和以前比較的。當時的情境在當時的狀況下是對的,而新的事情在新的環境下也是對的,它們是不能比較的。

  到目前為止,我之所以解釋這一切是為了讓你們放下愧疚感!因為活在愧疚裡就是活在地獄。沒有愧疚感,你就會有清晨陽光下朝露清新的氣息,你將會有湖畔蓮花花瓣的新鮮,也會有夜晚星空的清晰。一旦愧疚感消失,你將會有全然不同的生命——光亮、四射。你會舞蹈,你的心會開始哼唱一千零一首歌曲。

  如此歡欣地過活就是門徒,就是神聖地過日子,而滿是愧疚負擔地生活就是活在被牧師剝削的日子裡。

  離開你們的監牢吧!印度教、基督教、回教、猶太教、佛教、共產主義等:離開你們的牢獄,拋棄你們那意識型態的思想吧!因為意識型態的想法都是一些已經預設好的答案。如果你問一個共產黨員某些問題,他必須回到達斯.卡畢投去尋找答案,同樣地;如果你問回教徒問題,他就需要翻閱可蘭經。

  到底什麼時候才要使用你自己的意識呢?什麼時候?你到底還要沈淪在那死沈的過去多久呢?吉塔經經典出現在五千年前,這五千年來,生命已有很大的變化。如果你真想要讀它,把它當作美麗的文學作品來閱讀,這樣就好,它是很美的文學、很美的詩篇,但它沒有你必須遵守的誡律和金玉良言。

  把它當作是過去歷史旳一份禮物,就好像偉大的詩人——維亞莎(Vyasa)的詩篇贈禮。不用把它當作是你生命的鍛練原則,這完全是不相關的。

  最後,任何事情都會是不相關,不打緊的,因為生命總是不斷地在變化和改變,它絕不會一直都是一樣的狀況,它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過程,橫跨所有的界限和領域。吉塔經和可蘭經的用途到某個點上就停止,但生命卻永不止息,牢牢記住這點,隨時隨地的提醒自己。

  要與生命真正地聯繫,想要不落生命之後,你必須要有顆不感愧疚和純真的心。忘掉你被告誡的所有一切事項——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——沒有人可以為你做任何決定。

  有些人,他雖然偽裝著外表,但他們總想替你下決定,你要避開這些人;自己的生命自己駕馭。你必須自己做決定,實際上,就在你真正為自己做決定當時,你的靈魂就出生了。

  當別人為你做決定的時候,你的靈魂是昏睡且死寂的。但當你開始為自己做決定時,一份明確會產生,因為決定代表你在冒險,它代表你可能會做錯事情,誰知道呢?但這就是冒險,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,冒險是沒有任何保證的。

  跟隨舊有的規則,你的生命會受到保障,因為成千百萬的人都遵循這條道路,怎麼可能會錯呢?所以你可以很安心,如果有這麼多的人都說它是對的,它一定是對的,錯不了。

  事實上,生命的邏輯剛好相反,如果有很多人都遵循著同一條道路,那肯定是錯的,因為這一群眾人從未悟道,也不可能非常地聰悟,多數群眾中總是有很多蠹蛋,而且是完完全全的蠢蛋。所以,請小心群眾,如果有很多人都遵循著某些事情,那就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是錯的。

  真理屬於獨立的個性,而非群眾。你有聽說過群眾集體開悟的事蹟嗎?真理是屬於個體的人的——帝洛巴、阿底俠、那南克、卡比兒、佛略德。

  真理是屬於個體的。

  如果你真心想要真理發生,就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吧!

  為了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你必須勇於冒險一切,接受一切能夠讓你更明確,清晰、能讓你更璀璨和聰慧的挑戰。

  真理不是信念,它完全是真知灼見,它是你內在生命潛藏資源的燃起,它是你意識的開悟經驗。這一切你必須為它事先準備空間——接受你自己,你是怎樣的人,你要接受。不要抗拒,否認,不要內心分裂,也不要深感愧疚。

  歡欣鼓舞吧!我再次地告訴你,為你的「是」歡迎鼓舞吧!

第三個問題:

  鍾愛的奧修:為什麼在你自己身上和社區裡面到處都充滿著相互矛盾的現象?

  克里虛那.普連: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那才真是令人驚訝,那才真是個奇蹟,那才是令人無法相信。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原理。蘇格拉底即是一例,他有犯任何的錯嗎?他的錯就在於他嘗試著要告訴大家真正的真理,他唯一的錯是他不願意和昏昧的群眾妥協。他活在不斷的矛盾、衝突中,他因此而死亡。

  你難道會認為耶穌過著一個沒有矛盾的生活嗎?那他為什麼會被釘於十字架上?難道是來自於沒有衝突、矛盾的生活,人們所贈予他的一項禮物嗎?不是的,他活在自己和他人衝突、矛盾的生活中,他被釘死是很必然的結果——還有佛陀、菩提達摩等人,人們一直都是如此;未來也將是如此。

  真理創造出很多的矛盾和衝突,它讓人們感到震驚,粉碎人們的幻想。而人們總想要留在幻象裡,因為那讓他們感到舒服和欣慰,便利且暖和,他們不要離開他們的夢境,他們還沒準備好抛棄一切愚昧行為的投資資產,但這卻是達到真理必經的過程,於是他們感到非常氣憤,他們想要報復。

  他們的反應絕對是很正常的。我要活在矛盾中,而且我才剛開始而已,我等著他們把我從世界驅除的一天,我很好奇,會要把我遣送到哪裡呢?活在這世界之外,所有發生的一切麻煩和棘手的問題都是值得的。

  這只是剛開始而已,這才是剛點燃的火花而已,不久之後,整座森林都將會著火,而這火焰將會蔓延到整個地球。因為我不僅反對印度狂熱主義,反對回教狂熱主義,我反對的是所有一切的狂熱主義。

  蘇格拉底當時的反抗只是蔓延在一個小小的城市——雅典——的謊言而已,它真的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、非常小。佛陀違抗傳統印度教信仰,耶穌反抗猶太傳承思想,而我的反抗更是多面向度的:反抗耆那教、反抗印度教派,違抗佛教徒、回教徒,我並沒有特別針對某個對象在反抗。因此我一定會有很多的敵人,比以前的任何人都還要多。

  但我也一定會創造出很多很多的朋友,一定比任何人都還要多,因為生命是平衡的——如果你有很多敵人,你就會有很多朋友,而如果你有很多朋友,你也就會有很多的敵人。生命是平衡的,它從來不曾失去平衡,所以,你如果有愈多的敵人,就有愈多的朋友。

  這個道理似乎非常刺激且耐人尋味。記住,你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,那是不可能的,而且我對滿足所有的人一點也沒興趣。

  兩千五百年前,伊索說了一個故事,在一個山裡的小村鎮,那天清晨天氣晴朗、陽光普照。有一對祖孫趕著要到另一個大村莊的市集去賣一頭驢子,他們把驢子擦拭的非常乾淨,毛也刷得很柔順,之後祖孫倆就很快樂的出發,就在他們經過一個陡峭的小路時,一旁閒蕩聊天的人們看著他們說:「你們看看這兩個笨蛋,他們竟然不坐在驢子舒服的背上,讓驢子戴他們走,竟然讓自己走的那麼辛苦。」爺爺聽見他們的話,想想也對,於是他和孫兒兩人一起坐上驢背繼續往下坡走去。

  很快的,他們又碰到另一群路邊閒聊的人:「看看他們這兩個懶人,他們難不成要坐斷那隻可憐驢子的背啊!」

  老人想想也對,他覺得自己比較重,於是他下來用走的,孫兒一人坐就好。

  不久之後,他們又聽見有人說:「你們看看那小孩多不孝順啊!竟然自己騎在驢背上,而爺爺卻走得那麼辛苦。」

  老人聽了之後,心想沒錯啊,所以就自己騎坐驢背上,讓孫兒自己走路。

  再過不久之後,又有人說:「你們看那個老人多麼殘忍啊!自己輕輕鬆鬆地坐在驢背上,卻讓一個小孩獨自賣力的行走。」

  到這時候,祖孫倆真是感到困惑不已。後來當他們聽到人們說驢子在走了這麼久的一段路之後,一定會看起來筋疲力竭,很疲累,到時候一定沒有人要買牠,他們很沮喪地在路旁坐下來。

  等驢子休息了一陣子之後,他們才又開始他們的旅程,但這次他們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。等到傍晚,人們看見祖孫倆氣喘喘地進到市集之處,他們倆用一根擔子,中間綁著驢子,把驢子就這樣一路地扛進來。

  伊索說:「你無法取悅每一個人,如果你試著取悅每一個人,將會失去自己。」

  我不能取悅每一個人,而且也沒有任何興趣取悅每一個人。我不是政治家,政客們總是對每個人逢迎諂媚,我在這裡是真正想要幫助想被幫助的人,我對無知、愚昧的群眾一點興趣也沒有,我只關心那些真心真意求道、願意冒一切危險到達自己本性的人。

  這一定會觸怒很多人,會製造出很多的衝突,因為我是個非常、非常不願意妥協的人,不管會發生任何後果,我只想講出自己的真理,如果我因這樣的行為被唾罵或被殺死,那也是無所謂的,因為我一點也不願妥協。

  我沒有什麼東西好失去,又為什麼要妥協?我也不想獲取什麼利益,那又為什麼要妥協?能夠發生的一切都已發生,人們無法從我身邊帶走,或給我任何東西,因為我一生的寶藏都在我的內在。

  所以我決定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過生活,我想要自發真誠地生活,不要滿足任何人的期盼,不需要別人的恭維,不需要群眾的仰慕,所有這一切愚昧的遊戲對我來說都已經結束了。

  我已處在一個事情不再發生的狀態,它已經超越「發生」。所以我將會繼續說想說卻冒犯他人的話,但這並非我想要冒犯他們,如果我說的是真理,而真理冒犯他們,又有何奈呢?生命之流怎麼發生,我就怎麼生活,如果我的生活不符合別人的期盼:他們可以選擇改變他們的期盼,或他們可以選擇對我生氣,繼續活在他們痛苦難受的期盼裡。

  他們無論說什麼,對我來說一點也無所謂。

  因此,克里虛那.普連,矛盾的現象將會愈來愈多,而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,我的門徒也一定會是既矛盾又衝突的。因為我這個矛盾的特性,你將會受到觸犯,將會受苦,你要有心理準備——隨時隨地都會有衝突、矛盾的困擾。

  但是請記住一件事:妥協地生活比死亡還要痛苦,而活出真理的生命,就算只有一片刻的時間,它比以謊言過永生還要有價值的多了。願為真理而死比活在謊言有價值。

最後一個問題:

  鍾愛的奧修:你對天堂有什麼看法?

  這世上既沒有天堂,也沒有地獄,它們不是外在地理的地形,它們是你們內在心理的一部分。它們是你的心理性質——自動自發的生活、活出真理、活出愛、活出美麗、活出自由就是活在天堂裡,偽裝地活、謊言地活、妥協和跟從別人的意見而活,或活在枷鎖中就是活在地獄裡。

  你可以把你旳監獄裝飾、粉刷旳很漂亮,但那一點差別也沒有,因為它仍將只是一座監牢;而那也就是人們一直在做的,他們不斷地裝飾自己的監獄,給它漂亮的名稱,塗上美麗的漆彩,掛上美麗的畫,重新布置家具,買更多更多的東西——但卻是活在監獄中。

  你的婚姻、宗教、國籍都是監獄,你創造出來的監獄有多少啊?你不只活在一個監獄中,你的監獄就像中國的盒子:盒子裡面還有盒子,再有盒子,又有另一個盒子……不斷地盒子。

  就好像剝洋蔥:剝完一層,還有一層、又有一層、層層下去不斷,打破其中一座監獄,你又會發現另一座監獄……這就是地獄。

  當你不斷地剝洋蔥,一直剝到最後,直到手中什麼也沒有的時候——這就是自由,就是尼瓦那、就是菩提,就是佛陀的意識,就是佛陀純粹的意識,也就是天堂。

  天堂對我而言並非在遙遠的地方,並非是只有天使在的地方……你們知道嗎?天使是不會流汗的,他們不需要除臭劑:而且天堂裡面沒有酒吧,因為那裡並不需要,那裡的河流是葡萄美酒,你可以直接跳到河中去喝到心滿意足為止。那裡還有長生不老的美女,她們總是停留在十八歲,幾千年已經過去了,但她們仍是詩篇少女十八歲,她們還有黃金之體,你們自己想想看,這一切真是一場噩夢:黃金之身體加上藍寶石的眼睛!

  不是的,這不是我所謂的天堂,從這個觀點而言,我是一位老猶太。下面有個小故事可牧師告訴他的朋友說:「拉比,前天晚上我夢見猶太式的天堂,它和真實的生活非常相像,對我來說,它很適合我們猶太人的典型:在一個擁擠的住宅區中到處都是猶太人,每一住戶的窗簾上都晾有一整排衣服,女人都站在門口的台階上,每一處角落都有著沿街叫賣的小販,小孩也都在街上玩著桿球。夢中的聲音非常吵雜,非常令我困惑,於是我就醒過來了。」

  拉比說:「神父威廉斯,這真是太巧了,前天我夢見的是一個聖公教教會式的天堂,它也和真實生活非常相像,對我來說,它也同樣是聖公教教派的典型代表:乾淨的郊區,井然有序著英國都鐸式的建築和采邑,外面有很漂亮的草坪,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花園,沿路兩側有成排整齊的樹木,而且溫暖陽光充滿在這一切的景色中。」

  牧師笑一笑的問他:「那、那裡的人們呢?」

  「哦!」拉比喃喃地回答說:「那裡沒有人。」

  我的天堂不是那麼不實在的,天堂就在這裡,只是你必須要知道如何地生活。地獄也在這裡,但這部分你太熟悉了,太知道如何生活了。關鍵就在於改變你的觀點,改變生活的態度而已。

  地球很美麗,如果你能開始生活出它的美,心中不帶任何愧疚地享受,歡喜過日子,你就是處在樂園裡;而如果你選擇譴責所有的一切,甚至連小小的快樂你都譴責的話,如果你變成一個到處批判的人,變成一個活在牢獄中人,那同樣美麗的地球就會變成地獄,但這地獄只是你個人的地獄。關鍵在於你選擇住在哪裡,以及你心中如何轉化,它不是更改外在的空間,它是你內心的轉變。

  快樂地生活,不帶愧疚地生活,全然地生活,全神貫注地生活,那天堂就不會只是一個概念,它將是你自己的經驗。

上一章

目錄

下一章